周年畢業頒獎典禮 2013

母校周年畢業頒獎典禮已經2013年11月1日舉行,主禮嘉賓為新駿有限公司主席暨「謝鏡添、梁中盷、楊宇杰基金會」主席,校友楊宇杰博士(1967)。

楊宇杰博士

主禮嘉賓校友楊宇杰博士

楊校友緬懷昔日與同窗摯 友在母校勤學友愛,樂善勇助的流金歲月,從中領悟「人生如朝露,萬般帶不走,只有愛長留」的道理,故此近十年來積極回饋母校。同時,他亦勉勵學弟學妹,毋忘母校的恩義教誨,關愛學弟學妹,用愛燃點生命。以下為楊校友的演辭全文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黎校長、各位來賓、各位家長、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:

今天,感謝校長給我一個終生的榮譽,讓這位己經畢業了46年的校友,能夠重返母校,成為畢業典禮的主禮嘉賓。
我想籍此機會,與在座諸位、尤其是應屆的畢業同學,分享一下作為金文泰中學建校87 年以來,萬千畢業生其中的一個,對母校「情繫半生,恩報10 年」的真實故事。
我是在動盪的1967 年,在金文泰中學畢業的,自此社會闖蕩,神州遨遊,寰字穿梭,雖然這個游子努力將母校的訓誨「文行忠信」融入血液裡、化作行動中,並嘗試在劇變的大時代裡「立功立德立言」,但很可惜,他行遍天下,畢業後,卻整整36 年未曾踏足這校園一步,儘管,這裡渡過他人生最美好的時光;儘管,對這親他育他的母校,夢迴千遍。
直到,回歸後的2003 年。

在謝鏡添師兄的靈堂之上,我與同窗摯友梁中昀並肩致祭,在生離死別之間,我終於尋回了塵封的記憶──我們仨昔日在母校勤學友愛、樂善勇助的流金歲月,也領略到:人生如朝露,萬般帶不走,只有愛長留。
終於,在梁中昀校友的啟發和引領下,含著羞愧和興奮的淚光,我重返這闊別了36 年的母校,「離別青絲,歸己白頭」,畢業時嶄新的校園亦顯滄桑,感謝陳慧玲校長對這游子的熱情款待,在她感召之下,向母校作出了人生第一次感恩捐獻一贊助購置校舍新翼「楊宇杰綜合活動中心」的設施。自此,這個金文泰中學的畢業生,開展了他「感恩圖報」的10 年。
在校舍新翼落成後不久,為感謝母校優秀的中文教育,讓我在畢業之後,得以成為報刊的編輯和青年的作家,我為學弟學妹成立了「楊宇杰中文優異獎」和「石中英散文創作獎」,祝願歷屆得獎的同學,能夠捍衛母校「全港首家官立中文中學」的濟譽,弘揚中國語言文學,創作出刻劃時代人生的散文。

「雁行折翼」,梁中昀校友于2006 年辭世。
在他的靈堂之上,流著淚,我向前來致祭的新任校長,述說這位同窗摯友生前的遺願、臨別的囑托一協助金文泰中學口琴隊復隊。昔日,在這校園的口琴樂韻裡,有著我們快樂的回憶,團隊合作的精神。
感謝李國佳校長,在他的關懷和支持下,停辦經年的口琴隊開始籌備復隊了。
為了協助校隊重生,購置樂器,提升演奏水平、比賽成績,這位感恩的當年「老隊員」,又為母校成立了一個「口琴基金」。
這次,他決定不用個人名義捐獻,而是成立一個慈善性質的基金會,冠以三位金文泰畢業生的名字,儘管,其中兩位已經先後辭世,但使們匆匆的一生,貫徹「校訓」的精神還在,對母校的遣愛仍存。何況,正是這兩位學兄的死後生前,啟迪和引領了我在畢業36 年後重返母校,走上報恩施愛之路,這就是「謝鏡添、梁中昀、楊宇杰基全會」成立的由來。
在2009 年校隊重生的晚上,在這個禮堂內,樂韻重揚。看著台上演出的同學,恍似回到我們仨和其他隊友一起演奏的咋天,只是時空相距了40多年。
當李國佳校長囑我,把他親筆簽署「金文泰中學口琴隊名譽總監」的「委任狀」,由我──這個「老隊員」,在這台上,親手頒給遺願達成的梁中昀校友的長女──「謝鏡添、梁中昀、楊宇杰基金會」總幹事、98 屆校友梁小芸的時候,我又再一次感受到母校──這位母親,對她的子女超越世代、無分生死的憐愛。
2008 年,四川大地震。
北川縣城毀於一旦,北川中學師生死傷過半。
災後不久,我到了北川中學的臨時校舍慰問。連同幾車的帳蓬、睡袋、瓶裝水,還有蚊怕水。
當我在臨時校舍所在地,熟悉不過的長虹培訓中心草地上,在剛搭建供千人住宿的數百帳蓬問穿梭之際,我為他們痛夫親友、身心受損的災劫而難過,又為他們震後4 天便堅持復課的樂天奮鬥精神所感動。
「血濃於水」,這個因緣際會參與了中國工業代建設,將歐洲美國先進技術產品引進這蜀中綿陽的香港商人。不禁自問:天地不仁,人間有情。到底我能為這塊有恩的土地和人民,做些什麼?
北川中學的校長,不需要我的捐助重建校舍,卻囑我助他重塑師生的心靈──讓這些災後山區的學子,有著「國際視野」。於是,我想起了我的母校金文泰,也想起了母校有不同國家地區建立的「姊妹學校」。
感謝母校接受了這位畢業生的大膽建議,在川震一周年的前夕,金文泰中學時任校長李國佳、副校長李端華、家教會主席畢國偉與及我這名倡議者,遠赴四川綿陽,到北川縣城悼念死難師生,然後在臨時校舍的空地上,在四川長虹和香港新駿兩家企業的撮合見證下簽署契約──2009 年始,北川中學和金文泰中學結對而成「姊妹學校」。這是四川災區,與香港締結的第一對「姊妹學校」。
(兩年後,40 對香港和四川的中學,在川港雨地教育當局的安排下,前赴成都簽約,仿傚北川中學與金文泰中學締結成為「姊妹學校」,我亦有幸躬逢其會。)
金文泰和北川兩校師生川港互訪交流開始了,與母校其他「姊妹學校」不同,這個交流遇上了個難題。
其他「姊妹學校」都自有經費來港,但這個災區的「姊妹學校」卻沒有,身為政府學校的金文泰,也不能資助外地的師生到訪,這該怎麼辦?

於是,「謝鏡添、梁中昀、楊宇杰基金會」之「北川基金」在2010年成立了,除調協安排母校師生到訪綿陽及北川外,更是主力資助北川中學師生每年一批到她在香港的「姊妹學校」一金文泰中學,學習交流。
感謝李瑞華校長,不但親自參與締結了這患難中相交的「姊妹學校」,更在她調職前夕的今年七月,親身接待至今己是第三批訪港的北川師生,並陪同他們同赴長洲,為這些生於山區未曾見海的羌族孩子,在大自然裡上了生動的一堂地理課;更為兩地師生演繹了什麼是「有教無類」,「大愛無疆」。

有幸陪同陳慧玲校長接待過80 周年校慶到訪的港督金文泰爵士的孫子──大衛· 金文泰。
我對大衛說:感謝你的祖父,在他任內,開辦了英殖民地香港的第一家「官立中文中學」,為我的母校。沒有金文泰中學的學習,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。
「物換星移,旌旗變幻」,如今的香港,已回歸祖國,學習中文,已不需如上世紀20年代般的恩賜,而到內地升學,也不再因難。
但在全球一體代的挑戰下,金文泰的學生應如何自持?能否既弘揚母校承傳的中華文化,又有機會學習優質的英國教育「教育無疆,只分優劣」。正如百年前,年青的金文泰以「官學生」來華學中文,日後為他的祖國和自身創一番事業,今天的金中學生,會否考慮畢業後到英國的優質大學攻讀?
感謝黎妙儀校長,在她上任不足一月,便為吳自豪與我兩位1967 屆的畢業生,於2013 年共同創辦捐助的「金文泰爵士獎學金」主持了首次全校師生的「推介會」。這個得到港督金文泰爵士家族授權冠名、予以祝福,以獎勵金文泰中學畢業生到英國升讀大學而設的「獎學全」,亦榮幸地得到黎校長出任「評審委員會」的首任當然主席。
這是吳自豪校友與我,對母校金文泰的一個恩報,也是對學弟妹們的另類關愛。我們衷心期待,第一個符合資格申請到「獎學金」,到英國升大學的金文泰學生。

各位應屆的畢業同學,以上是一個已離校46 年的金文泰中學畢業生,對母校「情繫半生,恩報10 年」的真實故事。
當你拿著你的畢業證書,離開這個你熟悉的校園,你有沒有想過,什麼時候會重訪母校?甚或感恩圖報呢?
在你為人生奮鬥之餘,希望你毋忘母校對你的恩義教誨,切記你的學弟學妹,需要你的關愛同情。
希望你千萬不要重蹈我曾經的失誤,畢業後36年未曾踏足校園一步。謹願你能比我更細水長流。不需待到白髮蒼蒼,才一磚一瓦地回饋母校,惠及師生。
「施比受更有福」。
離巢思念36 年是苦,恩報力行10 載是甜。
如今的我,享受著報恩施愛遲來的快樂。盼有一天,同是金文泰中學畢業的你,比我更快樂,更有福。
謝謝大家!